浙江省地质院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sciences
党的建设
三支队伍·浙地风采:地质工作的行家里手-“金罗盘奖”

获得者(一)

编者按:今年浙江省“新春第一会”,对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省地质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省“新春第一会”精神,聚焦“坚守地质找矿主业、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民生发展安全”四大职责,制定“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聚焦聚力五大环节,全面推进九项行动,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推动我省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即日起,“浙江地质”微信公众号推出《三支队伍·浙地风采》专栏,分期分批展示院系统三支队伍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高素质干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高素养劳动者代表的奋进风采

本次推出“金罗盘奖”获得者系列。“金罗盘奖”旨在鼓励野外一线青年地质工作者立足基层,扎根野外,求真务实,恪守奋发进取,勇创一流的科学精神,促进更多野外优秀青年地质人才脱颖而出。“金罗盘奖”从2014年度开始评选,至今已有10年,省地质院共有10名专业技术人员获此殊荣

陈焕元,首届“金罗盘奖”获得者,高级工程师,现任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党委书记、队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湖州市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原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劳动模范、1226人才,湖州市1112人才,获“银锤”奖、“金罗盘”奖、全国“最美地质队员”、全国十大找矿成果1项、国家林业草原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绿色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找矿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陈焕元同志长期在浙北地区开展地质工作,带领团队深入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开展了典型萤石矿床的构造解析,总结控矿构造特征与成矿规律,构建浙北萤石矿成矿模式,指出找矿方向,开展找矿预测与靶区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自2012年起,连续在安吉、吴兴、富阳、长兴等地探明3处大型萤石矿床、1处中型萤石矿床、2处中型银多金属矿床、1处中型方解石矿床;累计提交萤石矿物量603.869万吨、银金属量361.30吨、方解石矿石量1432.69万吨,为打造浙北国家级萤石资源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和找矿成果保障。

 

周宗尧,首届“金罗盘奖”获得者,正高级工程师,省地质博物馆科教中心主任。先后在湖南省、浙江省从事地质工作累计30年。参与原地矿部“跨世纪找矿工程”、原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地质矿产调查”专项、“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浙江省“751”地质找矿行动、“711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等重大工程或专项。主持完成重大项目12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项目35个,发表论文32篇。获找矿成果奖1项,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地质成果”奖1项、提名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十三五”“十大地质成果”奖1项,专利2个,软件著作权2件。

周宗尧同志热心公益志愿服务,热爱地质科普事业。进入博物馆工作以来,他充分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带领团队开发地学科普研学路线20余条,其中《寻找地球的年轮——浙江金钉子探秘》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23年地学精品研学路线;组织开发《地博训龙记》等科普课程8个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组织策划地学科普研学活动50余场次,服务人数达10000人次以上。在国家创新发展与教育“双减”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地质科普成果服务教育、服务研学旅行、弘扬地质文化的新路径。